Art Square 馬賽克手工藝工作室主頁
本店提供以下 7 種音樂盒產品, 每個種類都有不同特色:
紙帶式手搖音樂盒
(可親自DIY音樂)

(現貨)
30音 音樂盒
(可訂做音樂)

(需訂做, 沒有現貨)
(獨立生產, 可個別訂製)
手繪音樂盒DIY
(課程)
(親自繪畫喜歡的圖案)

(使用現貨音樂機芯
共90多首音樂可供選擇)
自製馬賽克音樂盒
(課程)
(親自製作盒面馬賽克圖案)
(使用現貨音樂機芯
共90多首音樂可供選擇)
特色音樂盒產品
(現貨)
(有部份是店主去北海道旅行時帶回來的, 每款只有一個!!)
學校團體訂製音樂盒紀念品
(可訂做校歌 / 團體音樂)
(需訂做, 沒有現貨, 批量訂製, 適合畢業禮物)
日本 Sankyo 音樂盒
(代購服務)
(大部份款式沒有存貨需要預訂, 只有少量款式有存貨)


音樂盒小知識

音樂盒的發聲原理

音樂機結構

要知道音樂盒的發聲原理,先要理解主要部份 - 機械機芯的結構。

音樂機芯是由音梳 (comb teeth)、金屬圓筒 (cylinder)、發條等三個部份組成。

音梳的外觀就像梳子一樣,由長短不一的鋼製簧片組成,用作做成不同的音階,較長的發出高音,較短的發出低音。如果你有細心留意的話,會看到每片鋼製簧片的底部是厚薄不一的,用作增加或減少簧片的重量做出不同的音頻。因應每首歌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設計。(上圖是一個30音機芯,你可以數到音梳上共有30片簧片)

金屬圓筒就像預先設計好的五線譜,圓筒上一粒粒突起的突刺就像音符,用作敲嚮音梳,就像彈鋼琴一樣,敲出樂曲。由於金屬圓筒設計成圓形滾筒狀,所以上了發條(上鏈)之後就會反覆旋轉,樂曲就會不停重覆播放。

發條就是上鏈的部份,機芯動力的來源,帶動大小不同的齒輪,使圓筒旋轉。一般上鏈的位置都會設計在盒的底部,也有在頂部或其他位置上鏈的。通常是人手上鏈的,也有電動的,亦有手搖式的機芯直接以人手搗動圓筒旋轉。

音樂盒的外盒 就等於共鳴箱,當圓筒上的突刺敲到音梳時就會產生空氣及周邊物件的震動,音色亦會因被震動的物件不同而有分別,所以不同大小的盒或不同物料的外盒,所產生的音色都會有差異。


音樂盒常識

18音、30音、50音及78音機芯的尺寸比較

一般市面常見的音樂盒通常都是18音的,什麼是18音呢?
音數是指那些長短不一的鋼製簧片(我們會稱音梳)的數目,而18音即是音梳上有18片簧片,而音數越多即簧片的數目越多,音數越多,奏出的音樂越豐富,同時因為機芯體積較大,旋轉圓筒亦會按比例增大所以音樂也較長。18音的樂曲約有15秒左右,30音約有30秒,50音約有50秒。

一般18音的機芯都是先開發樂曲的模具,然後倒模大量生產的,所以價錢較便宜,較普及常見。亦由於是大量生產的關係,所以不能獨立生產,一般人不能訂做樂曲。所以生產商都只會選擇較為普及的樂曲來開發生產。

30音以上的機芯在市面上較為少見,因為所有30音以上的音樂機芯都是由人手製造,由樂師編曲、零件組成、音梳琴片製作至在旋轉圓筒上植上突刺,都是以純人手製作的,所以可以單獨生產及訂製。而由於機芯音數越多,需要製作的技術越複雜,所以價錢也較高,十分珍貴且具收藏價值。一個質量好的音樂盒基本上是可以永久保存的。

目前30音以上的機芯只有三個國家有專利生產,而成立於1865年的瑞士REUGE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的精密機械式音樂盒製造公司。其次是中國的RHYMES及港人較熟識的日本的Sankyo

而本店所訂製的30音音樂機芯是由RHYMES生產的。

而為了保持音樂盒的質素及生產的專利,所以生產商規定所有30音以上的機芯都不能淨買機芯。

 

音樂盒的保養

其實, 一個好的音樂盒只要保全得好, 是可以保存好耐的~

音樂機芯主要是都是金屬, 主要注意防潮, 避免金屬氧化。
上鏈時不要上太多, 上鏈太盡就會弄壞發條啦~
要經常開音樂盒來聽聽, 音樂機芯是以機械原理發聲, 機械同人一樣, 少動就容易生鏽啦~
外盒方面, 多數都是木盒, 都是注意防潮吧!


 

音樂機芯
18音機芯
試聽短片

30n
30音機芯
試聽短片

50n
50音機芯
試聽短片

70n
78音機芯
試聽短片

156n
156音機芯

音樂盒的起源

在歐洲各地的教堂,自古以來皆以鳴鐘來報時。早期教堂的人以鐘錘敲擊發出聲響,不久之後演變成在木製圓筒上的裝上針狀物,讓圓筒旋轉時撥動機械構造,以槓桿原理操作鐘錘敲擊鐘面(如圖所示)。將數個不同音色的鐘聯結組合以同樣的原理讓其自動地發出音樂旋律,如此的裝置正是音樂盒機械結構的最早雛形。
這樣裝置稱之為「Carillon」,至今仍保留完整最古老的Carillon,是在西元1381年所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Nikolaus kirk」塔裡的鐘。
另一方面,在15世紀初期德國紐倫堡著名的鐘錶工匠Peter Henlein發明了發條式鐘錶,機械式時鐘的製作技術更急速發達。
機械鐘錶所具有的重要機能即是發出規律的鐘聲,費盡心思將Carillon構造組裝到機械鐘錶進而把鐘錶的鐘聲取而代之,正是音樂盒誕生的契機。
以鐘聲和鈴聲組裝在鐘錶裡,以聲響來告知時刻,再把數個裝置並列調整音調高低,以轉動金屬圓筒由付在圓筒上的針帶動音錘,演奏出優美的旋律是音樂盒研發過程的構想。早期音樂盒的起源基本上與鐘錶製作技術相同,在當時鐘錶相當珍貴。隨著製作技術逐漸的發展,之後歷經長年累月,不斷地嘗試,無數次的失敗,在1796年瑞士Antoine Faver突破萬難,發明了在金屬圓筒上嵌入突起物藉由旋轉圓筒撥動長短不一的鋼製簧片,奏出美妙的旋律。這樣的構造帶動了往後的音樂盒驚異發展,被公認為開山元祖的圓筒式音樂盒1號機。到了1830年音樂盒的製作重點放在音樂的再生技術。頂級音樂盒涉及大量手工工序,單是零件部分已包括音樂選配、底板切割、零件壓印、梳狀金屬片及滾筒製造,以至調校及組裝等七個工序。


以上資料來自日本小樽堂音樂盒專門店

 


Carillon

 

 

 

 

 

 

 

>>>回主頁